2002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藝術與技術

當初決定來美國唸電腦藝術時,在我無知又充滿興奮的笨腦袋中,期待著見到一托拉庫的遊戲製作前輩與同行。
Computer Arts = 3D Animation
Game += 3D Animation
這樣的方程式在我的腦神經網路中運轉了好幾年。
嗯,後來當然事與願違。

仗著我的工科背景,我成了同學中最常被抓去技術支援的義工。隨著同學們專案及論文發展的多樣化,被問及的技術領域也越來越荒誕離奇。我樂在其中,因為對我來說,這就是我通往藝術的橋樑。然而我卻也發現了那些有過數次個人展覽會的同學們觸碰技術的屏障。

怎麼說呢?
在與藝術家溝通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的語法有「我想要這樣的感覺,那要怎麼做?」或者是「以你們Programmer來看,我的idea做得出來嗎?」,另外還有「這些不是讓藝術家做的吧!」等比較誇張的口氣。雖然是一起來唸電腦藝術,但反正關於電腦技術的部分就是不想、不做、不理。有時候可以強烈地感覺到藝術家對自我的封閉,還有派別的分壘。當然不是所有的藝術家都是這個德性。而且這種態度的藝術家也不見得沒有好作品。

藝術,是一個讓人身心獲得快樂的抽象統括辭。Arts,可以是用看的作品、可以是在做的過程、可以是聆聽的音符、也可能是個想像中的虛幻故事。燒菜可否是個藝術?對喜歡吃的人-是的,對愛煮的人-是的。
要欣賞一項藝術,需得先了解她。舉個例子來說,一百年前的黑白照片,對很多人來說都沒什麼意義,但有人卻願意在拍賣場用三百萬美金出價購買。是的,這與戀愛的道理是一樣的-喜歡的就是藝術。所以,不了解程式運作的人,怎能體會箇中奧妙!

給了你彩筆、顏料、白紙,可以畫出藝術;給了你相機、燈光、人物,可以拍出藝術;給了你鹽巴、鍋鏟、食物,可以煮出藝術。
那麼給了你if else、do while、functions,為什麼不能寫出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